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

佳興部落


        從泰武鄉要往來義的陸上,有點小小的迷失方向,就在此時,路的前方迎來位騎著野狼的阿伯,便順手向他招了招手,詢問佳興的方向要怎麼去。出乎意料的是,我原本以為在這裡遇到的人應該多半會是原住民朋友,便以國語向他詢問路線,沒想到他順口直接就用台語回答了我,使我聽到佳興(台語)時,還愣了一下,一時反應不過來,我想阿伯一定覺得我很奇怪吧,但路總算是問到了,便往佳興的路騎去。


        佳興到了,在旅行途中,你會發現,在原鄉的社區中,一個社區、部落或者是村的出入口、邊境,總會有著代表該族或該部落的象徵物矗立於路旁,告訴你我的領域到了。在我旅行的過程中,我總會不時的去留意這些象徵物,心想,怎不見漢人各社區或領域間有著如此明顯的指標,有的話也只是個小小的碑寫個XX社區、XX新村而已,沒有在大費周章去做什麼公共造景藝術等。就這麼想阿想的,突然覺得,這象徵性的公共藝術,應該不是做給原住民看的,而是漢人做給漢人自己看的,不知道是日治時期就開始有的產物,還是所謂光復後才有的產物,原住民各部落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,應該不用標新立異大費周章來設這,而有自己的潛規則存在。猜測可能是國民黨政府山地政策下的產物?而總之,這也形成了各個原鄉部落特別且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了。


        而有趣的是,這個公共藝術是原住民朋友頭頂籃子的樣子,當下心想,這是這部落的特色嘛?特殊在什麼地方?但沒想到我在接下來的途中,真竟遇見了一位背著籃子,頭頂竹藍的婆婆,看來這公共藝術造景倒是挺道地,也滿符合當地精神的。以後經過各部落時,希望也可以觀察到這些公共造景後,各部落不一樣且獨特的一面。 @屏東泰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