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

泰義大橋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過了這條橋,就要到來義鄉了。經過剛剛山路的峰迴路轉,歷經懼油箱見底的心驚膽跳,捨棄了往更高處探險的機會,騎著車一路溜,來到這裡─泰義大橋。

        橋,這次旅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,有了橋,這趟旅程才得以圓滿。來過我我〈好 去了 鐵道旅行〉社課的人一定聽過,橋作為台灣南北旅行不可想像其不存在之因素,我們可以更大膽的說,有了橋,台灣本島的旅行風氣才逐漸萌芽,有了興起的可能。
當我們開著車經過台灣一座座橋樑,搭著火車聽著過橋時不同的聲音,你可曾意識到,因為有橋,我們的生活才因此不同。有了橋,台灣歷史和社會可說是往前躍進了一大步,你可能想像,在清領台灣前期,在台灣,從台南到台北,經水路搭船遠比走陸路到台北快上許多?我們現在想想,如果沒有橋,我們的生活將會如何?閉上眼,想想那畫面吧。台灣各地的聯繫,因為僑,而串連了起來。


        因為泰義大橋,被瓦魯斯溪阻斷的兩邊部落,也被串連起來。過了橋,我們來到大後部落。騎車來到此,看到了在泰武鄉看到的部落藝術形象─頭頂竹籃的原住民婦 女,第一次看到,內心深深覺得厲害,那竹籃真的不小,身上還揹著東西,那顯得有點老態的身軀,竟然還健步如飛,令人佩服。因為小迷了一下路的關係,看見部 落的幾戶民宅,小孩在家門前追逐著,婦女們就坐在門前編著東西,車速不慢的我,也瞬間緩了下來,和路旁的婦人,隨口問了路,我這騎機車的路人,好像和此格 格不入一般,這裡平日的生活究竟是如何呢?沿著曲流旁的聯外道路走向來義市區,我一直在腦海中轉著這個問題。 @屏東泰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